2021年8月8~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检验专委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学术指导,上海仁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验医学资源网协办的第二期基层微生物检验技能培训线上直播授课顺利举办。本次培训以传染病五大症候群为主线,重点讲解基层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与病原学诊断问题。线上课程直播当日,近1万人参加培训;8月11日开通回放,1周后再次统计,近2万人上线关注;通过课后测试题统计,掌握和巩固学习内容学员约8000人,根据学员对微生物检测技能培训的需求,今年还将举办第三期(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掌握)和第四期(细菌耐药检测与报告)基层微生物技能培训会。
承担本期授课的讲者分别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陈佰义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检验科余方友教授,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志慧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王凌航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吕晓菊教授。
本期课程开场由检验专委会临床微生物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鲁辛辛教授主持,鲁教授表示本期授课内容以临床专家为主,主要讲授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用药及救治,目的是促进微生物专业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和协作、选择正确的病原学检验手段确认可疑病原微生物、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及病原学诊断意识。鲁辛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谷丽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齐文杰教授分别主持并点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陈佰义教授讲授的是“社区下吸道感染临床治疗路径”。他以新颖的方式,系统性地讲授了社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他指出抗感染是学科中最难的一个话题,广大医务人员对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流行病学必须心中有数,在流行病学基础上作个体化评估,才能达到临床个体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最终实现“多样化”,从而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检验科余方友教授以“肺空洞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为题,介绍了常见肺空洞病原体诊断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和病因分类;并着重介绍了常见引发感染的病原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尤其在分枝杆菌方面分享了很好的诊疗经验和典型的病例案例,供大家借鉴学习。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波教授是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负责人,他授课题目为“尿路感染细菌耐药现状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郑教授主要介绍了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感染分类、疾病诊断和治疗、化验检测和其他辅助诊断方法的应用要点。并介绍了我国从2014年开始至今,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耐药菌群变化,以及针对不同部位、不同严重程度的药物选择,口服静脉用药、疗程等内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志慧教授讲授了“血流感染及脓毒症的规范化诊疗”。她介绍了血流感染与脓毒症的概念与成因、sofa评分、两种病的关系、bsi分类、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特点。并强调应通过全球bsi微生物学的变迁、中国血液标本分离菌主要菌种分布变迁和本院监测资料等流行病学信息,了解不同病原菌与耐药菌的变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王凌航教授授课题目为“发热皮疹相关病原体及临床特征”。课程讲述了麻疹、传染性红斑、伤寒、新型冠病毒肺炎、隐球菌病等传染性发热皮疹疾病所涉及的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并指出发热伴皮疹的症状,是根据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相关线索等内容。在发热皮疹这一大类疾病的诊断中,强调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通力合作来完成解析过程,最终实现对患者完美的病原学诊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吕晓菊教授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策略”为题。详述了cns感染的定义、诊断、治疗。强调对cns治疗合理用药的6r原则。并提出cns感染来势凶险,易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努力争取每位患者都能够及时获得明确诊断,有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大夫对cns感染疾病的诊疗水平。
应学员要求,本期直播现可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观看回放(https://www.ncme.org.cn/)。
第二期“基层微生物检验技能培训”直播回放入口